服务简介

厦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18年,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厦门市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充分肯定了厦门市的改革成效,国务院办公厅两次通报厦门市典型经验,以“厦门模式”为蓝本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国复制推广。厦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累计精简调整各类事项环节363项,主流程申报材料减少94.6%,审批时限缩减77%。厦门市2019年、2020年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估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全国排名第4、第5名,并获全国标杆城市;2021年在住建部组织的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评估中排名第四,2022、2023年与福州市代表福建省参加评估,排名全国第一;连续四年在全省营商环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指标中排名第1名。



一是聚焦短板弱项不断深化改革。统一全市14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和事项清单,推行4个阶段并联审批、4条主线同步推进的审批模式。率先推行工程规划许可和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全面落实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制,积极探索区域评估成果叠加到“一张蓝图”智能应用、环评审批“三线一单”、“多批合一”、“交地即交证”等改革举措。其中,通过告知承诺制改革,工程规划许可、环评审批时限分别从18个工作日、35个工作日压缩为即来即办,2000多个项目获益。通过区域评估,已有300多个项目实现环评豁免,节约企业环评编制费用上千万元。通过施工图审查政府购买服务,减少企业成本上亿元。


二是聚焦突出问题不断规范流程。构建“五个一”审批管理体系,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规范化、标准化。“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汇聚各专业空间规划成果647个数据图层,全国首创项目策划生成“双清单”,策划生成项目近万个;“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程建设项目审管理系统,与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汇聚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信息;“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由“多头申报”升级为“一窗受理”,优化审批服务的同时,强化对部门审批行为监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主流程申报材料从373份精简为20份;“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出台各项改革措施超600项。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体外循环”和“隐性审批”专项整治,出台规范补正程序及特殊环节等制度。通过改革,全流程审批服务时限从308个工作日压缩到7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简易低风险项目压缩到15个工作日以内。


三是聚焦关键环节不断强化监管。推动“线上智慧监管”,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部门和事项100%纳入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统一监管,以信息化手段保障改革措施真正落地实施。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政务服务“好差评”,打造信用为核心的工程建设项目监管体系。全国首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日清月结”工作机制,强化审批全过程监管,深挖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堵点难点,不断规范审批行为。率先全国上线运行工程建设中介网上服务平台,64个中介事项纳入平台管理,1000余家家中介机构入驻平台提供服务。



四是聚焦企业需求不断优化服务。打造全新的掌上服务平台——“e鹭办”,为全市建设业主提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全流程、全覆盖的线上咨询、指导、帮办服务,创新打造“e鹭办”免费帮代办服务品牌,提升“中心帮办+部门协办+市区联办”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帮代办服务模式,让企业群众足不出户就能解决项目申报问题,“一对一”服务精准保障我市重点重大建设项目,推动项目建设更好更快,助力政务服务好办快办。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提升工作机制,通过企业调研、项目协调、审批服务满意度回访等活动,了解掌握改革措施实施后企业意见建议和需求困难,形成“问题清单”转化为整改清单,下发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症结,及时落实整改提升措施。在市政公用设施“一站式”联合报装的基础上,推行“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以及“破路施工一件事”,进一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为企业建设投产添加“新动力”。